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和工作最重要的一个工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手机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大人们几乎每人都怀揣一部手机,而我们学生也能够时常接触到手机,这时候对我们的挑战是很大的。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以及各项科技的发展,很多新鲜东西的冒出,手机里的世界也开始变得丰富,并且具有非常大的诱惑,而要住这种诱惑,是非常困难的。让手机远离我们的校园,远离我们的身边,保证一个好的环境去学习和进步,这才是首要的。
有的同学要问,手机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其实,手机原本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如何对待和掌握一个度的问题。
手机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1.不出门便知道天下事,了解各国的新闻,国际形势。
2.方便人们之间的联系,使用起来很方便。
3.支付更加的方便,人们不需要带现金,只要支付宝微信扫一扫便可以支付,更加的快捷,可以避免现金过多而造成的麻烦。
4.一机在手,世界我有。只要一部手机,几乎可以搞定所有出行事情,订机票、订酒店、交纳费用、导航等。
5.利用手机进行网上远程办公。
6.上网进行在线学习,更加便捷……
可以说,手机现在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学生一定要远离手机呢?主要还是因为我们的自控能力差。有一句话说: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可以说,学生沉迷玩手机的危害,无法想像!
手机对学生的危害
!
阻碍身体发育
小孩频繁玩手机,大量的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不利,甚至还会引发哮喘等多种疾病。另外,小孩经常玩手机,活动少了,容易引起身体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长时间握着手机,手部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影响手指的发育。如果小孩喜欢低头玩游戏,对颈椎伤害也很大,容易导致脊椎变形。
!
引起视力下降
孩子频繁玩手机对视力影响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小孩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另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于10秒,为病态。
!
容易诱发孤独症、焦虑症
长期沉迷于玩手机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怪异,整日沉迷在网络虚玄世界,迷迷忽忽,很容易诱发他们自闭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还会出现过度依赖网络症,导致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导致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手机成为亲情杀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会让多少父母感到一些悲凉。
!
学习成绩直线下滑
只要有手机的学生,无一例外成绩下降或成绩较差。因为只要有手机,就一定会想时时玩弄,根本不会去听老师讲的知识。迷恋网络玄幻小说、打网络游戏……极易上瘾,根本无法控制,甚至肆无忌惮,完全陶醉在这个虚幻的美妙世界里。
上课昏昏沉沉,对枯燥的学习更是失去兴趣,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凡是出现成绩突然下滑、厌学、逃学、辍学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
!
色情泛滥,腐蚀心灵
2016年5月13日,有报纸刊登了一则名为《吓坏家长,10岁女孩入QQ群看》的新闻,引起大家震惊。其实通过网络看到色情暴力其实很容易,随便一搜索就可以接触到大量黄、赌、毒……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学习的黄金期和生理、心理的躁动期,加上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手机色情的诱惑,进而沉迷其中。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
朋友,校园欺凌
学生用手机在校内建群立派,一旦与同学产生,一呼百应,极易打群架。而且有手机也方便了结交男女朋友,不仅没好结果,反而容易产生感情,中学生打架十有八九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导致校园欺凌暴力事件常有发生,而且性质恶劣,手段残忍,丧心病狂,令人发指,而这些手段几乎都是从网络上学的。更有甚者和混社会的同学去违法。
!
盲目攀比,不择手段
羡慕别人有手机,不择手段购买,可以谎称学校收费,可以从一日三餐中省。为买到更好的手机,更是不顾一切。去年报道一个10岁男孩偷偷从家里拿走1.4万元,花7000多元买了iPhone5s手机、配件、路由器等,孩子事后给出的缘由是很多同学都有智能手机,可自己的手机不是智能的。甚至因没钱买新手机,产生了偷同学、亲人的钱。
!
作业舞弊,带坏学风
用手机软件可迅速搜出试题答案,方便。有的学生就通过手机搜作业答案,弄虚作假,欺骗家长,欺骗老师。学生认为找到了捷径,课上精力分散,学习不认真努力,结果考试原形毕露,贻害无穷。
!
性格扭曲,频现命案
2017年初抚州临川二中发生命案,高三学生雷某课间玩手机被收走,班主任孙某要求通知家长,雷某不满,持刀杀害班主任。这是一个典型手机惹祸的案例。
2009年2月11日,新学期开学前一天,天津一名15岁少年因为几乎一整天都在电脑边玩游戏被母亲抱怨后,用铁棍猛击母亲头部,致母亲死亡;2009年6月,苏州一名16岁少年因沉迷网络被父母批评后跳楼身亡……一个个案例,触目惊心,手机之害,贻祸无穷,罄竹难书。
总之成年人都把控不了的手机,把它交给自控能力弱、好奇心强、贪玩心大、正处在学习知识关键时期的孩子,往往就是给了他们一剂精神,让他们颓废一生。
如果孩子已经成为“手机控”,家长千万不要突然阻止孩子接触手机,因为这样会让孩子产生反抗情绪。而且这种“围堵”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对手机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给孩子恰当的引导和规定。
如何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壹
提前达成协议
每次在给孩子玩手机前,先跟孩子达成协议,比如做完作业或者做完家务,才能玩一次手机,且每次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而且孩子想玩手机,要自己找密码,密码会每天更新。维持1-2周,父母再视情况作调整。
贰
控制使用时长
等孩子满3岁后,可以适当玩手机,但要控制好时间,每次10分钟。如果孩子要看动画片,每周只能看一集,因为每集动画片可能要15-30分钟,甚至更长。
叁
选择优质内容
最好单独留出一个手机,把里面的电影、游戏全部删掉,关闭上网功能 ,专门下载一些适合小孩看的动画片或者音乐,避免孩子连续看视频,反复玩游戏。
肆
选择合适场所
吃饭时、睡觉前,不要让孩子玩手机,此外,在等车时、旅途中,尽量不要让孩子玩手机,以免让孩子养成在等待时玩手机的习惯。日常也不要把手机当成安抚孩子的工具,建议饭后、休息时给孩子玩一会。
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不玩手机!
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沉迷玩手机,但自己却也是不折不扣的手机迷,这种情况就如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简直太可笑!
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模仿大人,仔细想想孩子第一次接触手机,是不是通过你的行为示范,甚至主动引导?要想孩子减少玩手机:
首先大人在孩子面前应该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机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多陪孩子谈心、读书,总之比玩手机有益的事情有很多,就看家长是否用心。如果你真的想做到对孩子负责,建议你在陪孩子的时候关掉手机吧。
其次如果家长确实有些事情需要通过手机处理,也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或者真诚的告诉孩子你是在处理工作。工作处理完立马放下手机。需要通过手机娱乐放松一下,也尽量选择在孩子睡着以后的时间。一个负责的家长,绝对不会成天端着手机而已,那样你错过的可能不仅仅是孩子的童年。
编 者 语: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普及的时代,让孩子完全不接触手机也不可能,我并不排斥让孩子接触手机,只是孩子还缺乏判断和自控能力,无法分辨手机上那些事情的好坏,需要父母从旁把关,趋利避害,让手机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延展阅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有限带入校园。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二、细化管理措施。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三、加强教育引导。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四、做好家校沟通。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五、强化督导检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部办公厅
2021年1月15日
水观中学附属小学校关于加强学生手机管理方案
为管控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阆中教科体局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以下关于加强学生手机手机管理方案。
一、强化宣传教育,推动家校共育。
学校要把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当成事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大事来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深入学习教育部《通知》精神,告知手机管理的具体要求、政策依据、保障措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力争不落一师、不落一生。要做好家校沟通工作,通过开展寒暑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到学校、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方式,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并大力支持学校规范学生电子产品、手机使用管理工作。要强化家长对孩子的假期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培养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的素养,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做手机的主人,筑牢思想的防火墙。
二、细化管理办法,落实主体责任。
为了完善健全制度机制,我校依据教育部《通知》精神和县教育局管理规定,制订手机管理措施、细化具体办法。
1. 不提倡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如有必要必须明确手机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守护未成年人成长。
2. 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亭、建立沟通热线等途径和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弥补学生沟通方式的缺失。
3. 加强假期或家庭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明确学校各岗位教职工的育人责任,将预防学生手机上网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环节,加强午间、课后等时段管理,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4. 学校将统一定时抽查学生带手机情况,每期开一次手机管理的主题校会。
三、优化学生活动,促进全面发展。
1. 我校将以活动为载体,优化活动设计实施,让学生从做中学,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寓教育于活动。要通过建设优秀班集体的方式,开展科技、文艺、体育等活动,挖掘学生个人特长,锻炼学生的胆识和交际能力,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让孩子放下手机去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情。
2.我校要求各个家庭也要细致规划环境布置,积极购置书画、音乐、体育器材、科学实验工具,引导孩子养成阅读、艺术、运动、实验、社交等多方面的兴趣,要利用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社交活动等分散其注意力,防止孩子形成手机依赖。
四、深化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E-mail:xinmeigg88@163.com
本文链接:http://cnq.tttmy.cn/news/6079.html